2023未来之光——未来网络科技创新大赛报名启动

发布时间:2023-04-24作者:51云监测

由紫金山实验室、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23未来之光——未来网络科技创新大赛”正式启动。大赛采用作品赛的形式,以未来网络技术应用创新为主题,面向全国高等院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展开。即日起,报名正式开启,欢迎高校师生踊跃报名。

 

当前,网络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正进一步加深,互联网正从消费领域进入面向实体经济的下半场。未来网络已成为我国前瞻谋划的未来产业,助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原动力,为全球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带来新机遇。

 

“未来之光——未来网络科技创新大赛”是未来网络发展大会的重要版块,已举办三届。赛事旨在促进高校学生的未来网络技术研究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创新人才,促进未来网络技术产业创新生态体系建设,助力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

大赛分为初赛、决赛两个阶段,设置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现将本次大赛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大赛主题

大赛以未来网络技术应用创新为主题,参赛作品可以围绕软件定义网络、数据中心网络、可编程网络、网络安全、网络人工智能、5G/6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未来网络细分方向展开。

 

参赛对象

大赛面向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以不少于2名,不多于6名学生组成的团队为参赛单位。每支团队可有1名指导老师。

 

团队所有成员在报名时按对参赛作品的贡献度自行排序。鼓励跨专业、跨学科、跨高校组建团队。学生报名时,以所具有的在校学籍为准,已毕业的学生不具备参赛资格,学生所在学院或学校负责报名学生参赛资格的真实性。

 

作品要求

大赛形式为作品赛,参赛团队根据大赛主题自主进行作品选题和研究实现。作品要求涉及未来网络相关技术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部署等,或将相关技术用于解决经济社会各领域关注的应用热点或难点问题,鼓励体现学科交叉融合的作品选题。

 

赛程安排

本次赛程分为应征报名、线上初赛、现场决赛、颁奖阶段。

 

1、应征报名(2023年5月20日前)。以学校或学院为单位组织若干参赛队,每队2-6名学生队员及一名指导老师,填写报名表(见附件1)并加盖学校/学院公章扫描后在线提交。

 

2、初赛阶段(2023年6月30日前)。初赛采用线上评审方式,各参赛队通过按照作品要求设计应用方案,并于6月30日前,以技术文档和仿真或视频演示的形式网上提交,由大赛专家组评委确定进入决赛阶段的参赛队。初赛的成绩不带入决赛。

 

3、决赛阶段(2023年8月)。决赛在南京紫金山科技城举行,采用现场角逐方式,各参赛队需发挥创新能力,自主设计未来网络方向创新应用,提供系统原型,现场进行演示和答辩,大赛专家组根据评分细则进行评比,决出奖项。

 

4、现场颁奖(2023年8月)。在第七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闭幕式现场举行颁奖仪式。

 

奖项安排

大赛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设立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所有参赛队伍都可获得组委会出具的参赛证明,所有参加决赛的队伍根据所获奖项发放对应奖金,获奖队伍可获得组委会颁发的获奖证书和奖杯。奖项设置安排如下:

奖项

金额(元)

数量(名)

特等奖

¥3万

1

一等奖

¥2万

4

二等奖

¥1万

6

三等奖

¥0.8万

12

 

 

参赛须知

1、本次大赛不对参赛选手收取任何费用。参加决赛队伍的交通及食宿费用自理。

 

2、凡报名参赛者,即视为已充分了解大赛规则及条款,且愿意完全遵守各项规定。

 

3、参赛选手不得违反大赛规定,所提交的相关材料不得存在抄袭、盗用等不法现象,一经发现,即取消参赛资格或追回奖金。参赛项目涉及知识产权纠纷等情况的一切责任由参赛选手自行承担。

 

4、参赛选手完全本着自愿原则参加本次比赛,如对大赛有异议,及时与大赛组委会联系沟通或选择退出比赛,但无权要求更改比赛规程或赔偿因参赛所发生的任何费用。

 

5、因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大赛正常进行的,主办方有权对赛程作相应调整或终止比赛。

 

6、 大赛组委会保留对本次大赛的最终解释权。

 

报名事宜

1、报名流程:

(1)填写报名表(点击链接下载附件),并加盖学院或学校公章。

(2)填写在线信息表,上传电子报名表及盖章报名表后点击提交。

扫码或访问http://ideapark.mikecrm.com/auKmu6c

在线报名

 

2、报名截止日期:

2023年5月20日

 

3、报名咨询电话:

陈老师,13770307243,chenmingrong@sdnlab.com

025-57926567 / 025-57926595
周一至周五09:00-18:00

service@fnii.cn
点击发送邮件

3087454211
点击咨询
25684437
点击咨询

“51云监测”微信咨询 1V1 微信咨询 “51云监测”微信公众号 “51云监测”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