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网站错误最多的10个专业术语

发布时间:2022-01-26作者:51云监测

通过2021年第四季度的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检查通报,51云监测发现,不仅各省区市政府对内容审核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同时内容中各种表述错误种类繁多,我们整理了政治类的严重表述错误,比如“市委政府”和“市委、政府”,成语错误“有力契机”还是“有利契机”,以及各类一般性的词语错误,本文整理了一些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中出错率比较高的专业术语,一般出现在政府类的文章和文件中。

 

01、不规范表述:“幅员面积”

 

案例:

解读:


“幅员” 只能用于国家的领土面积。

幅员,(幅:宽度;员:周围)用以形容领土的面积,例如:幅员广大,幅员辽阔。

《现代汉语词典》中指出,“幅员”用来表“领土面积”,而“领土”用于国家,是国家的构成要素。

《辞海》中说,“幅员”指“疆域”,而“疆域”则指“国家领土(着重面积大小)”。

因此不宜用“幅员”来指国内某个地区的面积。

 

规范表述:辖区面积


辖区,是某个大型事物的组成部分、范畴。

例如:市辖区的城区为城市市区的组成部分,是一种行政单位类别。

所以我们一般某省某区某市等都只能用“辖区面积”。

 

02、不规范表述:“联系会议”

 

案例:

解读:


没有“联系会议”这一表述。

 

规范表述:联席会议


联席会议是指由某个团体或组织自愿发起、自由参与的会议。

联席会议旨在通过召开联席会议的形式,加强联系与沟通,相互学习借鉴经验,研究探索新经验、新方法。

 

03、不规范表述:“通讯保障”

 

案例:

解读:


通讯的“讯”是指消息,媒体讯息通过通讯网络从一端传递到另外一端。媒体讯息的内容主要是话音、文字、图片和视频图像。其网络的构成主要由电子设备系统和无线电系统构成,传输和处理的信号是模拟的。
所以,“通讯”一词应特指采用电报、电话等媒体传输系统实现上述媒体信息传输的过程。
通信的“信”指的是信息,信息的载体是二进制的数据。数据则是可以用来表达传统媒体形式的信息,如声音、图像、动画等。

由于旧的“通讯”系统早已实现了数字化、计算机网络化改造,因此可以认为目前的数据通信系统已涵盖了过去的“通讯”系统的功能。
因此,目前应多使用“通信”一词表达互联网间与局域网内的数据传输,尽量少用或不用“通讯”一词,以免引起概念上的误解。

 

规范表述:通信保障


国务院办公厅2011年12月21日发布的《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中运用的也是“通信保障”。

如图:

 

04、不规范表述:“常驻人口”

 

案例:

解读:


“常驻人口”与“常住人口”有本质的差别,目前国家统计局文件中的表述皆为“常住人口”,并有详细的解读。

 

规范表述:常住人口


国家统计局2021年5月11日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三号)》对常住人口的解读。

常住人口包括:

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

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

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且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05、不规范表述:“行政权利”

 

案例:

解读:


权利:是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权力和享受的利益。

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国家权力;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和指挥权。
首先,行政权力是相对于立法权、司法权而言的一种国家权力,属于抽象、宏观层面。行政权利是具体行政机关为履行其职能,实现其行政管理目标而行使的权利,这属于具体、微观的层面。

其次,两者调整范围不同。行政权力调整国家行政事务方面,调整范围广。行政权利在实践中主要体现在行政合同、行政指导和行政协议等方面,主要调整经济、科学等方面。行政权利的调整范围远远小于行政权力的调整范围。

最后,强制性方面不同,这是两者的最主要区别。行政权力具有强制力,强制他人服从其命令,并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任何人不得抗拒或妨碍其运作,否则会受到国家法律的制裁。而行政权利不具有强制性,需要经过对方的同意或协商一致。

 

规范表述:行政权力


行政权力,是政治权力的一种,它是国家行政机关依靠特定的强制手段,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而依据宪法原则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能力。

 

06、不规范表述:“法制思维”

 

案例:

解读:


“法制”本意是一个静态的概念。是“法律和制度”或“法律制度”的简称。

“法治”意思是法律运行的状态、方式、程度和过程。是主张严格依照法律治理国家的原则。是一种与“人治”相对应的治理社会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

前者的核心是强调社会治理规则(主要是法律形式的规则)的普适性、稳定性和权威性;后者的核心是强调社会治理主体的自觉性、能动性和权变性。

简单来说,如果说“法制”是二维的,那么“法治”就是三维立体的。静态的“制”到动态的“治”,更准确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内涵。

 

规范表述: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则是将法治的诸种要求运用于认识、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以法律规范为基准的逻辑化的理性思考方式。

法治思维需以法治概念为前设。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的重大任务,明确法治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十五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用“法治国家”代替“法制国家”。

因此规范的表述应该法治思维,相应的“法制意识”“法制思维”“法制政府”,都不规范表述。

 

 

07、不规范表述:“贯穿落实”

 

案例:

解读:
贯彻落实是指完全地、饱满地将某理论、某计划付诸于实实在在的有效行动。

规范表述:贯彻落实
“贯穿落实”是“贯彻落实”的错误表述。

 

08、不规范表述:“廉洁建设”

 

案例:

解读:


廉洁:不贪污,不损害国家或集体的利益,是保持清醒头脑,不为欲望所动,是操守,是美德,也是智慧。

廉政,“廉”即廉洁,“政”即国家政权机关及其公务活动,廉政即“廉洁的政治”,是一种与贪污腐败直接对立的政治现象,主要指政府工作人员在履行其职能时不以权谋私,办事公正廉洁。

廉政建设指的是廉洁政治的建立。

 

规范表述:廉政建设


2015年1月第1版的《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中使用的皆是“廉政建设”。

09、不规范表述:“各司其责”

 

案例

解读:
“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是指各自行使自己的职务权力;各自履行自己的职务责任;可理解成“为自己的所辖工作,负起责任”

 

规范表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没有“各司其责”的表述。

 

10、不规范表述:“乱砍乱伐”

 

案例:

解读:


《现代汉语词曲》(第6版,851页)在“乱”字条目下,收有例词“乱砍滥伐”,但尚未查到“滥砍滥伐”“滥砍乱伐”这两个的例词。

因此,推荐用“乱砍滥伐”。

 

规范表述:乱砍滥伐
中国政府网、国家森林和草原局发布的文件使用的皆是“乱砍滥伐”。

025-57926567 / 025-57926595
周一至周五09:00-18:00

service@fnii.cn
点击发送邮件

3087454211
点击咨询
25684437
点击咨询

“51云监测”微信咨询 1V1 微信咨询 “51云监测”微信公众号 “51云监测”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