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严重错别字”?
错别字,顾名思义,就是写错了的字词。
严重错别字,一般是指将国名、国家机构名称,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姓名写错;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可能产生恶劣影响的错别字。特别是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发布的内容中,多次出现严重错别字或多个页面存在严重错别字的情况,从而引发公众媒体关注,严重影响了政府形象。
“严重错别字”事件引发严重后果
2021年7月30日,“长白山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一条管控公告,包括标题在内,共计出现7处“四川省重庆市江津区”的错误表述,从而引发热议。
2021年7月29日,@南京发布微博在下发的《关于湖北省湖南省张家界市来宁人员信息和健康管理的通知》中,误将湖南省张家界市写成湖北,一度成为微博热搜。
2020年11月17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 浙江省平湖市政府申报款项的相关统计表中屡次出现“2月30日”“11月31日”等荒唐日期。
2020年8月20日,仪陇县人社局针对网友反映的“职员上班迟到,态度恶劣,工作懒散”等问题的书面回复中,400多字就有4个错别字,引起网友新的吐槽。
2019年11月10日 ,央视报道,安康市汉滨区巴山中路西井街张贴的《通告》中,出现多达20处字词错误。其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写成《中华人民共物防疫法》,“犬只”写成“犬值”,“饲养犬只”写成“思想全职”,“防疫合格证”写成“防信合格证”等。
2018年2月,淮安市教育局印发的红头文件(淮教宣[2018]1号)中出现一错别字,报效国家被写成“报销国家”,引发讨论。
以上事件曝光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表题为《公文出错事非小》表示,公文写作和发布应该是严肃严谨的事,政务公众号犯这种常识性错误,实属不该。
51云监测列出的只是被媒体曝光的冰山一角,在目前全国 14537 个政府网站和近百万的政务新媒体中,没有被发现的严重错别字和严重表述错误还有很多,各省每个季度的抽查通报中,仍然存在不少因“严重表述错误”而被通报的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
被通报的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数据
青海省2021年第三季度100个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存在严重表述错误;
2021年江西省三个季度共有137个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存在严重表述错误;
51云监测根据各省通报数据统计,2020年四个季度,全国共有249个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存在严重表述错误,其中广东、云南、江西、四川和吉林五个省份最多。(相关数据)
国家考察“严重错别字”的相关政策
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中存在严重错别字,究其原因,是由于网站内容维护部门工作作风不严谨,工作态度不端正所致。
因此,国务院很早就将严重错别字纳入考察范围,其直接目的是通过网站普查工作,重点清除当前政府网站中存在的有损政府形象,有可能造成恶劣影响的错别字,更重要的是引导各级政府网站主管部门增强责任意识,建立长效的网站信息内容检查纠错机制。
相关政策如下:
2014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网站信息内容建设的意见》要求完善信息内容支撑体系,特别提出“杜绝政治错误、内容差错、技术故障。”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查的通知》中将“网站存在严重错别字”作为一个“单项否决”的严重错误。
2015年,中国政府网《关于“严重错别字”指标的说明》中表示:当前,部分政府网站存在同一页面多次出现严重错别字或多个页面存在严重错别字的情况,引发公众媒体关注,严重影响政府形象。
针对此现象,第一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查将严重错别字列入“严重错误”指标的考察点。
2019年《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检查指标》中将“严重错别字”调整为“严重表述错误”,仍然是“单项否决”的严重错误,同时将范围扩充到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中。
“单项否决”是指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中一旦出现严重错别字,即判定为不合格网站,需要立即对网站内容或政务新媒体进行整改。
“严重错别字”有哪些类型?
严重错别字表现形式的多样多变,51云监测,根据相关标准和通报数据整理,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
国名、国家机构名称写错
1.将“中华人民共和国”错写成“中国人民共和国”等;
2.将“人大常委会”错写成“大人常委会”等;
3.将“云南省人民政府”错写成“云南人民政府”等;
4.将“人民政府”错写成“人大政府”等;
5.将“县委县政府”错写成“县委政府”等;
6.将“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错写成“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等;
7.将“文化和旅游部”错写成“国家旅游局”等;
国家领导人姓名写错
党的相关错误表述
1.将“中国共产党”错写成“中国共产常”等;
2.将“党的十九大”错写成【党的“十九大”】等;
3.将“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错写成“建党一百周年”等;
4.将“中国共产党党员”错写成“中国共产党员”等;
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将“科学发展观”错写成“科学发展现”等;
2.将“社会主义”错写成“杜会主义”等;
3.将“反腐倡廉”错写成“友腐倡廉”等;
4.将“严禁公款吃喝”错写成“严谨公款吃喝”等;
5.将“政务公开领导小组”错写成“政务公开领导小姐”等。
6.将“党风廉政建设”错写成“党风廉洁建设”等。
政策理论不规范
1.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错写成【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
2.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错写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
3.将“疫情防控阻击战”错写成“疫情防控狙击战”等;
4.将【“一带一路”倡议】错写成【“一带一路”战略】等;
5.将“环保督察”错写成“环保督查”等;
如何避免出现严重错别字?
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中如何避免出现严重错别字,可通过人工抽查和系统监测进行检测。
人工抽查:由网站主管单位和上级普查工作组织单位不定期随机抽查网站重点栏目信息内容。
系统监测:通过51云监测系统对网站和新媒体进行信息内容检测。
51云监测不仅在内容发布之前提供错别字检测功能,帮助规避内容中存在严重错别字问题。
同时在网站和新媒体内容发布之后,实施系统的全网站和新媒体内容检测,检测出全网内的错别字和敏感词,以及严重表述问题。
并且给出正确的内容表达,保证网站和新媒体内容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