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存在错别字,会有哪些严重影响?

发布时间:2021-12-10作者:51云监测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社会公众已经习惯了从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来获取政策法规、通知文件、政策解读等政务信息。

 

各新闻媒体、社会公众对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的关注度也逐渐加强。可以说,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不仅是沟通政府与民众的桥梁,同时也承载着对外宣传、为百姓提供及时、权威、有效政务信息的责任。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发布的信息应具备实时性、准确性和严肃性。

 

由于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发布的信息来源广泛,有的来源于下属单位,有的转载自新闻网站、报纸等新闻媒体,信息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因此政府门户网站会出现错别字、语句不通顺等情况,对政府部门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

 

例如:将“政府”写成“攻府”,将“科学发展观”写成“科学发展现”,“扶贫”写成“扶贪”等,甚至将国名、党和国家领导人姓名写错,都将产生恶劣的影响,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务院高度重视政府网站错别字问题

 

2011年04月22日

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站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函〔2011〕40号),其中对各政府网站信息发布审核机制做出了明确的要求。

 

2014年12月01日

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政府网站信息内容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4〕57号)指出,规范信息发布流程,明确编辑把关环节的责任,保证信息内容合法、完整、准确、及时,杜绝内容差错。

 

2015年03月24日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查的通知》(国办发〔2015〕15号),要求加强对网站出现严重错别字等内容进行重点检查,并将严重错别字列入“严重错误”指标的考察点。

 

2017年06月08日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印发政府网站发展指引的通知》(国办发〔2017〕47号),对政府网站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再次强调政府网站要确保所提供信息内容权威、准确、及时。

 

2019年04月18日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制定了《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检查指标》和《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监管工作年度考核指标》,指标将“出现严重表述错误”和“引发严重负面舆情”列为“安全、泄密事故等严重问题”。只要出现,即单项否决。

 

政府网站普查和各省每季度的抽查,都把错别字列为重要指标考察点,并明确指出,出现严重错别字三次以上,网站判定为不合格,需要立即对网站进行整改。

 

因严重错别字而被通报整改的政府网站

 

在各省每个季度的抽查通报中,仍然存在不少因严重表述错误及错、缺、漏字等问题而被通报的政府网站。

 

舟山市财政局、衢州市应急管理局等部门网站,近期发布的内容存在严重表述错误问题;

 

详细:浙江要求政府网站杜绝出现严重表述错误

 

青海省部分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错敏字词句链监测监管手段不足、措施不严,问题发现迟缓,纠错整改落实差,错敏字词句链问题长期存在,信息发布内容安全防护力度弱、问题风险较大。数据显示有41个政府网站、59个政务新媒体存在表述错误问题。

 

详细: 青海省100个政府网站存在严重表述错误

 

2021年以来,江西省部分政府网站严重表述错误的问题突出,三个季度共有137个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存在严重表述错误。

 

 详细:江西政府网站“严重表述错误”问题突出

            第二季度16省市的政府网站普查通报

          

政务新媒体因严重表述错误而引发的负面舆情

 

2020年以来,随着新冠疫情的暴发和疫情防控的常态化,政府部门发布内容也随之常态化,尤其是政务新媒体,每天都有疫情内容发布,其中存在不少严重表述错误,也因此引发了几次严重的负面舆情。

 

“安徽省南京市”

 

11月20日,落款为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法院的判决书上了热搜,判决书中将江苏省南京市写为“安徽省南京市”。11月22日,建邺区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回应称,该份网传判决书图片属实,是该院工作失误,已出具补正裁定。

 

详细:“安徽省南京市”?最高法提出普及智能纠错软件


“湖北省张家界市”


7月30日,@南京发布发布微博称,因我组工作疏忽忽,在7月29日下发的《关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来宁人员信息和健康管理的通知》中,误将湖南省张家界市写成湖北省。在此,向湖北、湖南省和人民网民致歉。我们将认真对待吸取教训,再次改正错误,防止类似问题发生。


“四川省重庆市江津区”

 

7月30日,“长白山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一条管控公告,包括标题在内,共计出现7处“四川省重庆市江津区”的错误表述。事发后,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发布致歉信,并将错误公文撤回。

 

详细:政府公文严重表述错误频出,中纪委发声《公文出错事非小》

 

政府网站存在错别字所带来的社会影响

 

(一)政府网站发布的信息中,错别字的出现会对政府网站公信力造成负面的影响,有损于政府部门在社会上的形象和威信。

 

(二)政府网站错别字的出现,使信息内容失去了准确性,影响了意义的表达和政策的传播,削弱了政府网站信息宣传要达到的目的,轻则会使阅读者产生疑惑,重则导致理解歧义适得其反。

 

(三)带有错别字的公文一旦发布到互联网上,这些错别字问题很容易被新闻媒体、微博、论坛等媒介炒作,带来不良舆论影响。

 

(四)政府网站存在过多的错别字,会被公众质疑政府部门工作作风不严谨,缺乏工作责任心。

 

(五)政府网站出现文不对题、错别字过多或出现严重错别字等情况,反映出政府网站信息审核把关不严,信息发布流程不规范等问题。

 

(六)政府网站发布的信息,若关键地方出现了错别字,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造成不良影响。

 

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一个小小的错别字就能引起不可估量的后果。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更应重视错别字引起的舆论和产生的影响,不能放任错别字继续出现在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上,及时纠正,把减少错别字和严重表述错误落到实处。

 

部分内容参考: 《中国建设信息化》杂志

025-57926567 / 025-57926595
周一至周五09:00-18:00

service@fnii.cn
点击发送邮件

3087454211
点击咨询
25684437
点击咨询

“51云监测”微信咨询 1V1 微信咨询 “51云监测”微信公众号 “51云监测” 微信公众号